布袋戲

前言

布袋戲是以前流行一時的戲劇,常在宮廟面前或空曠的廣場演出,但隨著時代變遷,人民觀念改變,認為那是一種老人在看的戲劇,完全跟不是時代的潮流。也因為如此,布袋戲也在時尚和古代忠孝結義的故事中求生存!因為現代小朋友,很少接觸到鄉土戲劇,也因此布袋戲也面臨消失的危機!所以我們決定以布袋戲為主題,用網頁的方式呈現,讓更多小朋友了解布袋戲,讓大人重回布袋戲兒時的時光!

目錄

人物介紹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澄澄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軒軒

11歲,五年級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0歲,四年級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個性:活潑,好奇心旺盛,喜歡往外跑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個性:乖巧,文靜,喜歡和哥哥聊天 。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武生

具有武功的男子,造型威武瀟灑、八面威風,動作灑脫俐落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文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溫文儒雅,文質彬彬的正派男子。

奇遇武生

澄澄回到家後,發現作業裡有一項作業需要上網找資料,於是他上網找資料。 

他的頭腦一陣暈眩......

突然……

「蹦!」澄澄掉了下來

「這是哪?軒軒妳怎麼也在這?」澄澄問

軒軒說:「我剛才在看書,突然我的頭好痛,下一秒,我就到這裡了!等一下,你是誰?」

「我是武生」武生站在澄澄的背後說,「你們知道『布袋戲』嗎?」

「布袋戲?可以吃嗎?」澄澄問。

武生說:「就讓我來介紹我的來源-布袋戲吧!」


歷史沿革

布袋戲起源:布袋戲的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

布袋戲的別稱:布袋戲又稱為布袋木偶戲、手操傀儡戲、掌中戲........等,但是普遍大眾大都稱布袋戲為掌中戲。

布袋戲的現今發展:布袋戲在華人地區,以台灣的發展最為蓬勃。

布袋戲在台灣所扮演的角色:

大多和

1.宗教信仰

2.天地神人關係

3.經濟時令

4.文化價值的傳承

5.維繫既定社會階層

的穩定性有相當緊密的關聯性。 

布袋戲的歷史發展:

  • 布袋戲在台灣早期火紅的程度甚至曾經被禁播,就可以知道為甚麼台灣是華人地區布袋戲發展最蓬勃的地方了吧!

  • 1973年政府以推行國語的名義,開始要求布袋戲改為國語配音,1974年6月16日,政府遂以「推行國語」及「妨害農工正常作息」為理由,禁止無線電視台所有的電視布袋戲演出。

  • 霹靂布袋戲,是台灣在1980年代開始新發展出的一種電視布袋戲,以每齣劇集名稱前皆冠以「霹靂」兩字而得名。

  • 霹靂早期的營運模式,是以錄影帶、VCD(影音光碟,是一種在光碟上儲存視訊資訊的標準)的方式在出租店出租給戲迷,當劇集結束一段時間後,於該頻道播出。

  • 之後又結合便利商店販賣最新劇情光碟,因為不需歸還的方式所以吸引戲迷前往購買。

  • 跟早期戲偶最大的不同在於「手」

早年操作戲偶的手:

  1. 大多是食指到小拇指併攏

  2. 大拇指跟其他四指分開

聖石傳說後操作戲偶的手

  1. 五指皆為分開外

  2. 可以自由活動(可以進行彎曲)。

突如其來的......

兄妹異口同聲的說:「哦!原來如此!」

軒軒說:「對了!老師今天有交代一項作業就是要找布袋戲有分成什麼角色,我得趕快回去寫作業啦!」


「欸!別擔心,你說要找布袋戲的角色是吧!那就讓我這一位『布袋戲王』來幫你完成作業吧!走!我們去廟前觀賞布袋戲,我順便幫你們介紹布袋戲的角色!」武生說。

「誰說你是布袋戲王的?我也要當!」武生的背後突然傳來一個聲音。

澄澄問武生:「他是誰啊?」

「他是文生!」武生說。

軒軒問:「文生?」

「其實他也是你要查的角色之一喔!我們趕快來介紹吧!」武生說。


角色大不同

亂入後場

「哇!我都沒想到原來布袋戲的角色那麼的複雜耶!幸好有武生的幫忙,要是我自己完成作業,可能一個頭兩個大呢!」軒軒說。

武生說:「有幫助到你就好!」

「咦?哥哥人呢?」軒軒問。

「對耶!澄澄不見了?我們分頭去找他吧!」武生說。

五分鐘後......

 「啊!哥哥你怎麼在布袋戲台後當鑼鈸手? 」軒軒問。

澄澄不好意思的說:「哦!剛剛有位叔叔問我要不要一起來後面幫忙當鑼鈸手,我覺得很好玩,所以就答應啦!」

「你為什麼不要去戲台前敲鑼?躲在後面誰看的到?」軒軒問澄澄。

「哦!這是一個好問題喔!布袋戲有分成『前場』和『後場』,就讓我來介紹吧!」文生說。

武生抗議:「欸!你怎麼搶我台詞!?」

「唉......他們又要吵架了!」澄澄和軒軒都覺得無奈。


前場、後場傻傻分不清

前場的定義&介紹

戲班中負責操演戲偶和口白的人,稱為"前場",主演者稱為頭手,掌理大部份戲偶演出及全場口白,是戲班的靈魂人物。助演者稱為二手,由一人到數人不等,主要是幫助頭手「請尪仔」(註)。


(註):「請尪仔」是初學布袋戲的第一步,首先要學習操作戲偶的各種基本動作,例如出台、亮相、整理衣冠、走台步、入坐起身、武打等。進而細膩的動作,如斟酒、舉杯、搖扇、寫字、開闔傘、跑馬、打籐牌、跳窗、舞劍等。



後場的定義&介紹

戲班中演奏樂器唱曲的人,統稱後場,也稱為「先生」。以現在目前北管布袋戲為例,其後場組織包括:頭手鼓、打鑼、頭手吹和副吹四人。鼓手是後場的指揮,負責的樂器有單皮鼓、扁鼓、拍板、叩仔板、堂鼓,他需時時注意頭手的種作和手勢暗號,以單皮鼓指揮後場演出。打鑼者負責的樂器有文鑼、武鑼、小鑼、鐃鈸。絃吹兩人負責的樂器有嗩吶、吊鬼仔(京胡)、殼仔絃、二胡、月琴、三絃和洞簫笛子。


小心!你觸犯了禁忌

澄澄驚訝的說:「哇!有蛇出現耶!」

快點快點,趕快準備灶爐和金紙,趕快燒金紙!戲班的人慌慌張張的說。

軒軒問:「怎麼了為什麼他們都這麼緊張?」

文生不疾不徐地說:「那是因為,在戲班裡,只要一遇到蛇,就要趕緊燒金紙,以求表演順利呢!

武生接著說:你可不能不知道,在戲班中,可是有非常多的禁忌是不能觸犯了!現在,就讓我和一起和大家說說戲班的禁忌囉!

不可觸犯的禁忌

博大精深的劇本

誒叔叔,你在做什麼呀!澄澄問

我正在寫劇本阿!叔叔說

你知道嗎?布袋戲的音樂大多是南舘音樂喔!武生說

阿你怎麼神出鬼沒阿!軒軒嚇了一跳

文生接著說:「在布袋戲中,劇本這方面的學問可是博大精深的喔,現在就讓我們來和你介紹布袋戲的劇本吧!」

澄澄和軒軒異口同聲的說:「好!」

重點整理


重點整理

這邊我們幫你做了一個重點整理,針對大家比較不熟悉的部分再加強,祝學習愉快呵!!

  • 早期戲偶最大的不同在於口白 ,並不是手喔
  • 1973年政府以推行國語的名義,開始要求布袋戲改為國語配音,1974年6月16日,政府遂以推行國語&妨害農民正常作息為理由,禁止無線電視台播出雲州大儒俠與所有的電視布袋戲演出
  • 布袋戲的角色中扮演男性的老人的角色是--末
  • 淨,這個角色大家常常都會搞錯,其實淨是不開朗且固執的人不要以為人家很活潑,很聊得來啦!
  • 渡海傳播期是布袋戲的起源時期喔~這很重要喔,因為它是布袋戲重要的一環
  • 布袋戲共分成6種角色,分別是:生、旦、淨、末、丑、雜。可別忘記囉!!

© 2021 公司。 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 10461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Cookies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